此前,因為氣象部門發布了關于拉尼娜事件將形成的消息,所以大家都在猜測是否是寒冬,以及會不會發生極端寒潮等。如今,官方進行了回應。據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表示,預計明年一二月或發生極端寒潮!而且,我國中東大部氣溫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
官方:明年一二月或發生極端寒潮
明年一二月或發生極端寒潮
據中國氣象報消息,近期,寒潮帶來“斷崖式”強降溫和大范圍雨雪,有人質疑,猛烈的強寒潮是不是在“打臉”全球變暖的說法?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表示,正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溫熱浪、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強度增強。全球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冷事件強度在增大。全球變暖改變了全球大氣環流經向度等特征,并通過?!獨?、陸—氣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此外,北極增溫也是極寒天氣發生的重要原因。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發生階段性極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
強寒潮是在“打臉”全球變暖嗎?
專家認為,強寒潮與全球變暖看似對立,其實并不矛盾。全球變暖不像簡單的連線題那樣,直接對應著“暖冬”“冷冬”或“某次過程冷不冷”。全球變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氣溫總體呈偏高趨勢,當受氣候事件影響時,個別年份仍會出現冷暖波動,會有強寒潮發生。
強寒潮是一種較為極端的天氣事件。事實上,正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溫熱浪、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強度增強。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近年來全球極端冷事件并不罕見。我國冬季極端冷事件時有發生。
當前,全球變暖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指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三個年份之一;過去五年(2016—2020年)和過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別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十年都比1850年以來的前一個十年更熱。
為什么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冷事件時有發生,而且強度往往非常強?
極端冷事件
專家說,在全球持續變暖背景下,我國冬季平均氣溫整體呈增暖趨勢,1961年以來每10年氣溫上升0.41℃,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時有冬季氣溫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嚴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災害嚴重。
全球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冷事件強度在增大。全球變暖改變了全球大氣環流經向度等特征,并通過?!獨?、陸—氣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例如,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冬將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范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現常常和冷冬聯系在一起,這是由于中高緯度地區大氣環流經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氣頻繁南下。
此外,北極增溫也是極寒天氣發生的重要原因。北極地區增溫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變暖的放大器,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在增溫趨勢下,北極渦旋減弱,極渦內的冷空氣分裂南下,會使得相關地區氣溫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