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寒潮影響,我國各地大氣擴散條件良好,無明顯污染天氣,不過,這場冷空氣很快就要結束了,霧霾又將重返。根據最新11月10日環境氣象公報顯示,未來一周我國無大范圍持續性霾天氣,但明起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局部將現輕度霾。
11月10日環境氣象公報:無大范圍持續性霾天氣
環境氣象預報
未來一周,受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大范圍持續性霾天氣。未來三天,新疆南疆盆地的部分地區有浮塵天氣。
具體預報如下: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大范圍持續性霾天氣,但12日到14日,區域南部的部分地區大氣擴散條件一般,有局地輕度霾。
長三角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
環境氣象
汾渭平原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多冷空氣活動,大部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
珠三角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
華中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
西南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
環境氣象
東北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明顯霾天氣。
西北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但新疆南疆盆地部分時段有浮塵天氣。
霧霾形成要素:
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兇”,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一旦污染物在長期處于靜態的氣象條件下積聚,就容易形成霧霾天氣。霧霾形成有三個要素:
一是生成顆粒性揚塵的物理基源。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地區,其土壤質地最易生成顆粒性揚塵微粒。
二是運動差造成揚塵。例如,道路中間花圃和街道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潑水后若有泥漿流到路上,一小時干涸后,被車輪一旋就會造成大量揚塵,即使這些顆粒性物質落回地面,也會因汽車不斷駛過,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
三是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集聚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顆粒最終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目前來看,在我國黃土平高原地區350多座城市中,霧霾構造三要素存量相當豐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