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雪節氣是冬季的二個節氣,如果說立冬的時候,氣候還不算很冷的話,那到了小雪節氣時,很多地方的天氣都比較冷了,開始達到入冬的標準。當然,這也不是絕對,偏南的地區就可能離冬天還有一定距離。那么,你了解小雪這個節氣嗎?你知道小雪節氣是怎么來的嗎?有什么風俗?一起來了解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孝經緯》說:“(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毙⊙┕潥馐且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氣候要素包括降水、氣溫、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一個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氣象上將雨、雪、雹等從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結物,都稱為“降水”。這個節氣之所以叫小雪,是因為“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降水量增多。
風俗:
曬魚干
二十四節氣小雪習俗:曬魚干,曬魚干是小雪節氣的習俗,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喝刨湯",是我國西南部等省地區農村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習俗。所謂“喝刨湯”就是農場在快要過年的時候,家里殺年豬,把豬的新鮮肉和內臟等煮一大鍋,配其它菜,大家一起吃喝玩,完了熱情的主人一般還要給來的客人送一刀肉,哪家要吃“刨豬湯”,那天這戶農民家中就會十分熱鬧。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搗成泥狀制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腌制臘肉
俗話說“冬臘風腌,蓄以御冬”,小雪節氣過后,氣溫會急劇下降,天氣也會越來越干燥,此時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腌菜
老南京有句俗語,“小雪腌菜,大雪腌肉”。過去受條件所限,冬天新鮮蔬菜很少,價格也貴,因此大家習慣于在小雪前后腌菜,冬天就靠著這些腌制食品下飯。
吃涮羊肉
在中國北方,小雪時節,一般的人家都要吃涮羊肉,因為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此時氣溫下降會比較快,需要吃一些溫補抗寒的食物來抵御寒冷,提高身體抵抗力,而羊肉溫補,有補精血,益虛勞,溫中健脾,補腎御寒的作用,非常時候冬季食用。
諺語:
黃河中下游地區流行的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小雪節氣期間,北方各地最低氣溫多在零下。河北:“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边@是農民朋友對小雪節氣時下雪的贊揚,此時的雪水能抗旱防寒。山東:“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麥冬灌,保墑防凍。植樹造林,采集樹種。改造澇洼,治水治嶺。水利配套,修渠打井?!焙幽希骸傲⒍⊙?,抓緊冬耕。結合復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層。壓砂換土,凍死害蟲?!?/p>
長江中下游地區流行的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小雪期間,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可見初霜。但初雪來得遲,一般在12月中下旬。這一地區在小雪節氣期間開始了小麥、油菜的田間管理,并開始積肥。江蘇:“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鄙虾?、浙江:“立冬小雪北風寒,棉糧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麥續播,貯足飼料莫遲延?!?/p>
華南地區流行的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福建、廣東:小雪期間地里仍有莊稼,有諺語可查。福建當地有:“小雪點青稻”的說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廣東則有:“小雪滿田紅”,大雪滿田空”,這里所謂的紅,不是指紅顏色,而是指農活多,此時開始收獲晚稻,播種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