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新年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大家應該都記得,2021年的春節是2月12日。而接下來的2022年農歷新年也馬上就要到了,剛好是陽歷的2月1日。為什么2022年的新年會提前了十來天呢?下面我們就重點跟大家說說,農歷和陽歷紀年方式的區別。
為什么2022年新年提前了
2021年就要結束了,轉眼間2022年春節離我們已經不足100天了。翻翻日歷,大家會發現,2021年的春節是2月12日,而2022年的春節是2月1日,新年竟然提前了?其實這是因為我國有兩種紀年方式,2021年和2022年的說法都屬于陽歷,而春節是農歷的節日,二者的日期是不契合的。陽歷一年有365或者366天,而農歷有平年和閏年,每年的天數都有或大或小的區別,所以來年的新年比今年的提前了。
農歷的簡介
農歷是我國傳統的紀年方式,是陰陽歷的一種。農歷每年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于一個朔望月。農歷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業等事。所以,農歷既有陰歷又有陽歷的成分。農歷是定歷,它具有天文年歷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高度,歷日較嚴格地對應月相。中國農歷年平年為353或354天,閏年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約為365.2422天。
陽歷的簡介
我們現在用的陽歷又稱太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也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的紀年方式?,F因全球基本通用,公用之歷法,故稱公歷。我國是從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國時期開始沿用陽歷的。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陽歷是現在最常用的紀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