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做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僅是漢族,全國各地區各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過年習俗。我們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習慣燃放煙花鞭炮,內蒙古也有同樣的習俗。由于地區文化的差異,內蒙古人民也有不同的過年方式。
大年三十晚上放煙花鞭炮的寓意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有放煙花鞭炮的傳統,源于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有個妖怪叫“夕”,專門害人,雖然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卻沒有任何辦法。有一個叫七郎的獵人,箭法非常出眾,喂養的獵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鄉親被“夕”害慘了,就決定除去它,于是帶著獵狗到處找“夕”,村民們放鞭炮幫忙嚇跑了“夕”。流傳至今,除夕夜放鞭炮的習俗家喻戶曉。
內蒙古過年的習俗
內蒙古的居民大多是蒙古族,蒙古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愿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后,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這就是內蒙古人民過年的習俗。
放鞭炮注意事項
放鞭炮雖然熱鬧,但是危險系數還挺高的。小孩子要在父母的看護下放鞭炮。很多小孩子圖熱鬧喜歡放鞭炮,但是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燃放,比較危險,即使是大一點的孩子也要在父母的看護下燃放,這樣才安全。遠離易燃易爆物品。在燃放鞭炮的時候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氣罐等,一旦發生危險后果將不堪設想。安全放置后再燃放。然后鞭炮的時候要將鞭炮掛起來或者放置的安全的空地上,注意周圍沒有人群再燃放。盡量遠離。然后鞭炮的時候盡量遠離,不要因為好奇或者逞能而靠的太近,對于特別響的鞭炮要注意捂住耳朵保護自己的聽力。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要注意。